当前信用卡逾期热潮原因,为什么现在信用卡逾期人那么多

当前信用卡逾期热潮原因,为什么现在信用卡逾期人那么多

这两年,“发卡量增速放缓”、“交易额下滑”、“年轻人正在远离信用卡”等唱衰信用卡的声音一直存在,信用卡不断攀升的不良率也正在成为市场的关注点。

据央行发布的《202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,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7.67亿张,比2022年末下降3.88%,共计减少3100万张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81.35亿元,同比增长13.34%,创出年度新高。

这些数字,难免会让人产生“信用卡是不是真不行了”的猜想。

不过,在为信用卡的未来担忧之前,也许应该先想想,越来越多坏账到底从何而来?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?

借款人“穷”了

为啥坏账越来越多?

答案就一个字:穷。

“不是想赖账,有时候实在是没钱还了,特别是疫情之后,大家都没钱了,想借别人的钱还一下信用卡也借不到。周围有很多人想出去打工挣钱,结果都是出去转一圈又灰溜溜地回来了,找不到好活,没钱怎么还?”一个四线小城的信用卡持卡人这样说。

疫情之后,经济愈发疲软,就业岗位缩减致使失业率上升,借款人经济来源锐减,想还也是无能为力。

那位持卡人还透露:“有的人为了保证个人征信不受影响,索性找做‘代还信用卡’生意的人,对方帮忙还进去后,再将钱取出作为下一期账单,虽然要支付一些费用,但保证了个人征信不会坏。”

但代还后也并非万事大吉,一直找同一人代还,很可能被银行监测到信用卡风险异常,导致还进去后直接被封卡,不再允许使用。“交行的风控比较严格,我了解到有些人找信用卡代还,被封卡最多的就是交行。”

被封卡之后就更麻烦了,不仅花了一笔代还费用,还进去的钱也取不出来了,让本不富裕的口袋雪上加霜。

说到底,不良率攀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下行。时代的一粒尘埃,落在普罗大众身上,就是一座大山。

银行要“背锅”

一方面是借款人的原因,另一方面就是银行的“锅”了。

那位持卡人说:“前两年,经常有银行的业务员跑到我们单位,让我们挨个去办他们的信用卡,恳求我们帮忙完成任务,因为都是单位职工,办卡办得也很方便,拿到卡的初始额度都有5万左右,再加上那几年提倡鼓励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,信用卡额度又高,刷着刷着,后来还钱就吃力了。”

以前,一些银行追求漂亮的发卡量数据,将办卡指标施加给基层员工,基层员工为了完成指标逢人就“求办卡”,办卡流程方便快捷,甚至银行连持卡人的风险资质评估都较为简单,直接批下几万的额度。

银行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,但大量随意地发卡,很容易失去对风险和收益平衡的把握,导致最后覆水难收。

所以,过去部分银行机构在展业策略上,可能会采取比较激进的行为,放宽对目标客群的信用资质要求,纳入了较多风险较高的客户群体,也是导致不良率攀升的一个原因,这个“锅”该银行背。

“催收”被管制

除了借款人和银行两方的因素,国家对“催收”行为的管制也进一步让信用卡的坏账问题的显露出来。
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期发布的《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》限制了过度激烈的催收方式,做出一些规范和约束。

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传播星球APP分析称:细化条款的威力在于,通过“几人”“几天”“几次”这样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,为机构全方位、无死角地戴上“紧箍咒”。在强大到几无死角的新规面前,催收机构面临的大洗牌将成为现实,不论是机构本身还是从业人员,均需受到新规的强力约束。

《指引》发布后,市场行为也有所体现,最近三湘银行等多家银行拟招聘高级催收人才,要求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,以提高催收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催收效率。

那么反推,过去一些银行可能采用了较为激进的催收手段来压低不良率,但随着监管趋严,这种做法难以再持续。

而这也很有可能导致催收效果下降,转而就体现在了不良率上。

总而言之,信用卡的坏账问题,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,但主要还是大环境所致的宏观问题,不是靠一两家银行想想办法就能解决的。

信用卡还没走向“末路”

那么,发卡量增速放缓,不良率上升,能证明信用卡正走向末路吗?

并不能!这个论据是片面的。

从央行督促各银行清理睡眠卡开始,信用卡的经营就已经从“重拉新”转向了“重存量”,想办法挖掘存量卡的潜力成为了经营的核心。

信用卡资深研究专家董峥指出:交易额只能带来手续费的收入,而透支余额才可能有更多的利息收入。虽然信用卡的交易额确实是下降的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增用户的数量在下降。但是透支余额在上升,说明存量用户的使用率在增长,这是好事。

各家银行公布的信用卡年报数据中,国有银行、股份制银行中只有 4 家银行的信用卡透支余额是下降的,其他都在增长。建行信用卡贷款余额9971.33亿元,接近1万亿元,农行信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,邮储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长超20%,逐年增长......

那么银行是怎么做的?

董峥提到,银行要挖掘信用卡存量用户,就两种方式,一是激活,二是创新。

由于之前银行间相互还业务、办卡领礼品、信用卡服务没亮点等多种复杂的原因,导致很多银行都存在一部分活跃度低甚至睡眠的存量卡户。激活唤醒这部分账户很难,功夫下在产品服务的创新上更重要。

现在的市面上,银行推出的各种服务权益和卡类型不胜枚举,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去细分不同权益的卡,如女生卡、汽车卡、通勤卡等等,实际上都是希望用更细化、更垂类的服务和权益把用户给吸引过来,刺激他们继续使用信用卡。

从结果上来看,银行挖掘信用卡存量用户的效果在逐渐释放,仅凭几个下降升高的数据来担忧信用卡市场,还有些为时过早。

但话又说回来,未收回的欠款还是要继续收,该催的债也要继续催。

只是银行要更加重视“贷前重于贷后”的放款原则,在贷前做好借款人资质评估,发放合适的额度,平衡好收益和风险。

切忌为了追求利息收入,而阔绰给出与借款人不匹配的高额度,等收不回来时再寄希望于外部的催收机构,给自己留下难以收场的烂摊子。

免责声明:本内容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不代表本站观点,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联系删除(邮箱地址: kuniujuliang@163.com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saasdh.com/news/2607.html